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
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
赏析
-
意境营造:前两句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”,以动景写静,群鸟高飞、孤云独去,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,描绘出一种清幽、寂静的氛围。后两句“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”,运用拟人手法,将敬亭山人格化,把山当作知己,看似与山相互慰藉,实则更凸显出诗人在世间的孤独,无人理解、无人相伴,唯有山能与自己相对而视、彼此不厌。
-
情感表达:诗歌表面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,实则抒发了诗人生命中的孤独感和怀才不遇的悲愤,也体现了他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的心境,展现出诗人傲岸倔强的性格,即使身处孤独困境,依然坚守自我,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。
创作背景
-
天宝十二载(753年)说:詹锳在《李白诗文系年》中将此诗系于天宝十二载。当时李白已离开长安十年,长期漂泊,饱尝人间辛酸,看透世态炎凉,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,增添了孤寂之感,但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,因怀才不遇而抑郁不平。他南下宣城,写了大量借游仙、饮酒排遣苦闷的诗,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、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,《独坐敬亭山》便是其中之一。
-
上元二年(761年)说:李白岁逾花甲,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,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,带罪流放的屈辱。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,没有了昔日友朋如云、迎来送往的场面,也没有了北楼纵酒、敬亭论诗的潇洒。他独自爬上敬亭山,独坐许久,触景生情,孤独凄凉袭上心头,于是吟下了《独坐敬亭山》。
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
天宝十二载(753年)创作背景下
-
孤独感的强化:李白离开长安后四处漂泊、怀才不遇,内心的孤独与愤懑无处排遣。在这样的心境下,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”描绘出鸟儿与孤云远离的画面,强化了孤独的意境,以自然景象的离去映衬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世间的冷清。
-
与自然共鸣的加深:对现实的不满使李白更寄情于自然。敬亭山的宁静、永恒与诗人的漂泊、不得志形成对比,让诗人在与敬亭山的“相看两不厌”中,找到心灵寄托,营造出一种与自然相知相惜的意境。
上元二年(761年)创作背景下
-
凄凉氛围的渲染: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流离、牢狱之灾和流放屈辱后,李白内心充满了凄凉与沧桑。此时独坐敬亭山,四周的山水在他眼中都染上了这种悲凉色彩,使得全诗笼罩着一种浓厚的凄凉氛围。
-
超脱与豁达的映衬:尽管处境悲惨,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,在寂静的氛围中,展现出一种超脱于苦难的豁达。“只有敬亭山”不仅仅是对自然的陪伴的感慨,更有一种在历经磨难后与自然融合,超脱尘世苦难的意境,在凄凉中又有一份对人生的深沉理解与豁达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重生58:带着系统闯天下 末世前疯狂囤货,末世后疯狂抽奖 万帝吞天诀 开局十斤蓝色小药丸,女帝慌了 综影视:想穿就穿 失忆?京圈太子爷强势拐回家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小哭包的大领导 大荒人皇记 六零:科研娇妻被植物人老公宠翻天 奥特曼中的巴罗萨星人 半神的武林风云 李隆基的纨绔皇孙 僵尸:茅山小富翁,馋哭九叔 鬼灭之刃:炭治郎重生,开局变成鬼 大明:劈出来的皇长孙 蓝星文明的星际征程 洪荒:我,最强佛祖,从西方捡词条开始! 明末小道 伏地魔害我惨死?重生后我娶青梅杀疯了
好书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