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《明报总编,在1972年写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《鹿鼎记之后,金庸就已经宣布封笔。
但哪怕今年已经是64岁高龄了,在公司事务上,金庸也是亲力亲为,比方说审稿。
他不是那种口若悬河、滔滔不绝的人,相反,他拙於言辞。
这与他善於写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。
而主持偌大一个《明报集团,金庸平时却也是不太喜欢说话的。
哪怕讲话,语速也很慢,似乎每个字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说出来。
有时,別人问得急了,他甚至会涨红脸,会訥訥的,半晌说不出话来。
所以他要交代员工办什么事,有什么指示或意见,或者与作者交匯意见,都喜欢以笔代口,写字条或者写信,以笔来管理一切,以笔来交际,这就是金庸的特色。
当曾成宝拿著一叠装订好的稿件来到金庸老先生面前时,金庸正在望著办公室窗外的景色出神。
他祖籍浙江海寧人,幼时饱受战乱之苦,父母双亡,到了1948年才移居香港,在他创作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,可以说是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。
如今待在香港的时间,比待在內地还要长,他逐渐习惯一切,但偶尔大脑放空的时候,还是会想到年轻时的往事。
“查总,您看看这篇稿子,来自內地一位名叫林书平的作家。”
曾成宝捧著手中的稿件,放在金庸先生面前,一副视若珍宝的模样:“全文都是简体字,可能您阅读时有些不习惯,但作者笔力苍劲,很有书法功底,让人读之感到飘逸,习惯了之后,就不会有丝毫阅读障碍。”
金庸回过神来,看了一眼稿件,点头道:“好,我等下看看。”
他言辞简单,思绪收回后,便开始拿起稿件阅读起来。
明朝那些事儿。
作者:林书平。
……
金庸博览群书,不管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,在他脑海中都能自动生成画面,所以哪怕一些语句听起来很时髦,但通过前后文阅读理解,金庸依旧能够迅速的梳理故事情节。
很快,金庸就翻过了下一页。
此刻时间是下午三点钟,金庸就这样坐在办公桌前,一页一页的阅读著《明朝那些事儿,他不时的拿起手中的茶杯,慢饮一口,而后继续阅读下去。
当一个多小时过后,阅读完整整五万字的金庸,忽然闭上了眼睛。
恍惚间,他似乎看到那个金戈铁马、风云际会的年代。
朱元璋统一天下,建立帝国,留名青史。
朱棣横扫残元、平定天下,迁都燕京、修成大典,沟通南洋、威震四海。
仿佛听到于谦在燕京保卫战里的怒吼;“我大明开国至今已近百年,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,尚可纵横天下,横扫暴元,我辈岂惧小小瓦剌!”
仿佛看到了“知死而死,是为无畏”的海瑞。
以及千古一相张居正。
还有孙承宗、徐阶、王阳明……
此刻,金庸竟然有些热泪盈眶起来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关中盗墓手记 1983我的文豪时代 平易近人大剑豪 极品俏太监 [傲慢与偏见]十九世纪贵妇生活 奶爸流恋爱日常 我真不是暴君啊! 人在大明撸树,老朱跪求我出山 逍遥郡马爷 苏家有女by一蓑烟雨未删减版 苏家有女by一蓑烟雨 公家的战国 镇国世子爷 大唐:开局发媳妇,竟然是公主 三国:西凉武人,请王赴死 赢朕 我的美利坚 苏家有女by一蓑烟雨笔趣阁无弹窗 仙梦无痕之幻世迷途 1595开拓新世界
好书推荐: